首页 文联概况 文艺动态 文艺协会 基层文联 文联报刊 作品展示 名家风范 河套文化 通知公告  
 
  胡锦涛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0-06-17  
 

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二OO六年十一月十日)

胡锦涛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艺工作者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文艺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茶的和平建设时期,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响应人民和时代的召唤,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进步号角,通过各种艺术方式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辟了广阔空间。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劳动,热情歌颂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文艺氛围更加融洽和谐,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文艺队伍更加意气风发,形成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将永远记住同志们的杰出创造和奉献,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文艺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在祖国这片广阔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在改造山河、改善生活的不懈奋斗中,创造了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文艺是中华文化史册中色彩瑰丽的篇章。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新文化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艺,我国人民创造的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学艺术,描绘了我国人民壮阔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我国人民细腻而又丰满的艺术情趣,记录了我国人民充实而又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的民族拥有这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条件下,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耐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胡锦涛强调,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原创能力,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人类文艺发展史上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各有关部门都要为文艺创新创造条件,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得到社会尊重,推动文艺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进发、充分涌流。

  胡锦涛强调,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以深刻影响,也要接受人民群众检验。只有经受住人民群众检验、又给予人民群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的作品,才能成为隽永之作;只有既具有高尚精神追求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文艺家,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推崇的文艺大师。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努力攀登人生和艺术的高峰,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文艺事业,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热心服务,大力支持,不断提高领导文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加强调查研究,不断认识和掌握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以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工作。要密切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联系,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努力成为他们的贴心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文艺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起好桥梁纽带作用,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的权益,广泛团结各方面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把文联、作协办成文艺工作者之家。(讲话全文另发)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同志还有:刘云山、周永康、贺国强、王刚、徐才厚、何勇、许嘉璐、盛华仁、陈至立、刘延东、陈奎元、李蒙。

  在今天的会议上,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致开幕词。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人民团体向大会致祝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孙忠同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大会致祝词。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主持开幕式。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据悉,这次全国文代会、全国作代会将分别审议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上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报告;讨论提出今后5年的工作建议和工作要求;修改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章程,选举产生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新一届领导机构。大会将于11月14日闭幕。
               (据《中国艺术报》2006年11月11日第1版)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联系电话:0478-8655786 Email:bynrswl@126.com 地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区写字楼7楼
技术支持:巴彦淖尔市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478-8655532